為了全面掌握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衝擊,華立針對可能面臨的氣候風險與機會訂定相關管理制度,並結合既有的治理架構與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建議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 將四大核心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進行管控,進而有效管理與因應。
本公司風險管理架構在永續發展委員會的指導下,責成公司治理組成立風險管理小組,針對氣候變遷議題經由功能小組負責人及成員協同營支部環安衛管理課等部門,共同負責管理與評估相關因應減緩與調適方案,並將會議討論結果向永續發展委員會呈報說明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管理 (治理) 情形,使永續發展委員會瞭解與監督公司面臨之風險議題,將審議結果重點提報董事會。
下表為風險管理之執行乃按照風險管理三級制分工架構來運作:
監督 | |
董事會為氣候變遷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主要負責預判與企業相關之氣候變遷風險,鑑別氣候變遷機會,核准和監管風險機會相關策略,並對於氣候變遷議題負最終監督及管理責任,以落實華立企業「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之永續承諾,進一步健全永續治理的企業經營文化。 | |
第一線 | |
各業務執行單位或業務承辦人 | 須依相關業務之內部控制制度及內部規範執行業務,為最初的風險發覺、評估及控制的直接單位。 |
第二線 | |
各業務執行單位主管或經指派之功能 / 部門風險管理人員 | 須負責相關業務之風險管理,並應根據實際業務之運作,審視作業細則或作業手冊,並應注意主管機關公告之最新法規增 (修) 訂及業務相關函令,必要時得增 (修) 訂相關內部規範。 |
第三線 | |
風險管理小組 | 須審視本公司危害、環境、營運、財務、法律 及資訊安全等主要風險管理相關機制之完整性,並應確實依照本政策及相關風險管理辦法監控各單位之相關風險。 |
參考 TCFD 指引,依照公司內部氣候變遷風險管理流程,短期目標以系統性透過風險辨識、風險衡量、風險監控、風險回應與風險報告與揭露等,將風險管理納入內部控制制度;中長期目標,各單位持續對內外部變化進行風險預判、評估、並出具因應對策。每年依據評估後之風險,訂定相關風險管理政策或因應措施,提報永續發展委員會及董事會。
地球暖化帶來的熱浪及極端氣候,讓沙漠城杜拜一天內降下相當於一年的雨量,美國洛磯山脈大火延燒數月,進而使得動植物棲息地發生變化、農作物減產,危害人類居住地的人身及財產安全。根據國際災害數據庫統計,全球企業因氣候災害遭受的經濟損失呈現顯著的成長,自 2000 年以來,累計損失已達 3.6 兆美元,且在短短 20 年間翻倍成長。
因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直接影響企業的營運與利潤。故各企業莫不嚴肅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轉型及實體風險,轉型風險包括政策法規變化、市場需求改變、技術革新等挑戰,而實體風險則涉及資源短缺、供應鏈斷裂、營運中斷等。企業基於前述的各式氣候風險,將面臨逐年墊高的營運成本,若未能妥善因應易造成形象受損,在市場中將蒙受巨大損失。
華立身為世界公民的一員,已意識到氣候危機,並透過實際行動,落實節能減碳與有效配置資源,盼能在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中取得先機,攜手供應鏈及客戶打造具韌性的經營資質。
本公司透過啟始會議與外部專家及各部門主管經過去營運經驗開會討論,並藉以評估氣候相關議題,辨識出 5 項風險、3 項機會項目與其執行狀況,於下表中進行說明。
氣候風險 | ||||
---|---|---|---|---|
類型 | 項目 | 風險成因 | 財務影響 | 因應對策 |
轉型風險 | 政策/法規 | 各國碳稅制度 |
|
|
市場風險 | 市場的不確定性、材料成本增加 |
|
|
|
實體風險 | 立即性 / 長期性 | 颱風、水災 |
|
|
暫時電力中斷 |
|
|
||
供應鏈中斷或運輸條件改變 |
|
|
氣候機會 | ||||
---|---|---|---|---|
類型 | 項目 | 財務影響 | 因應對策 | |
機會 | 節能設備 |
|
|
|
開發新產品或服務市場 |
|
|
||
技術開發 (回收技術、循環經濟、低碳產品) |
|
|
本公司將鑑別後的轉型 / 實體風險與機會已在前述表格中說明對營收與成本面的影響,並詳述去年的執行概況;為因應氣候變遷所產生的財務衝擊,特訂定短中長期策略,以有效達成設立的減碳目標及規避氣候帶來的營運風險。以下為短期、中期與長期策略:
短期策略公司的產品銷售服務依據環境考量風險評估作業,檢視氣候變遷對銷售運作潛在的風險與機會,並透過相關營銷活動引導客戶識別,促進綠色產品的推廣和銷售。
推動的環境管理系統以環境保護、污染預防及持續改善為核心價值,並設有專責組識及人員依循環境政策,督導、落實環境管理系統運作,以符合國際標準的要求,且自 2003 年即取得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認證維續至今。
因應客戶要求,協調供應商配合執行 ISO14064-1 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活動等,以降低對環境負荷衝擊。同時為符合公司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的運作及要求,外購水、電能資源的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以 0.2% 為環境目標,積極宣導、追蹤執行績效。茲因公司集團組織龐大,將逐年推展,預期在 2027 年執行集團第三方外部查證,同時確定基準年,作為後續減碳作業的依據。
根據 TCFD 的行動策略,公司訂定具體的目標,藉由這些短中長期的目標,可有效管理及確保策略的準確執行。
指標與目標 | ||
---|---|---|
項目 | 短期目標 | 中、長期目標 |
能源管理及溫室氣體管理 | 公司並非碳排大戶,但每年仍以減少 0.2% 的電耗用,為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目標,2023 年為溫室氣體排放基準年,逐年推展各子公司並建立各公司基準年資訊。 | 因應永續治理路徑,於 2027 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 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查證。 |
水資源管理 | 公司並非碳排大戶,但每年仍以減少 0.2% 的水資源耗用,為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目標,2023 年為溫室氣體排放基準年。 | 逐年推展子公司、單位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及 ISO14064-1 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體系,建立各子公司、單位水資源減耗的年度環境目標。 |
因應政府機關要求及公司內部 ESG 永續報告的期許,自 2023 年起導入 ISO 14064-1 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機制,以建立集團內各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基準年及作業標準。並已建置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登錄平台,於 2024 年第一季完成宣導、正式上線使用,藉以追蹤各公司溫室氣體排放登錄的落實及完成度。同時,也作為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報告書擬定的依據。2024 年並已完成華南地區的溫室氣體排查,2025 年將繼續推展至華東地區。
本公司委託英商勞盛股份有限公司 (LRQA) 執行華立台灣 2023 年溫室氣體盤查的外部查證,並取得盤查聲明書。計排放 739.3593 公噸CO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