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題鑑別

本公司於 2022 年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由董事長及兩位獨董共同擔任委員,委員會依組織規程召開會議,執行長督導各功能小組的負責單位,應就委員會決議及交付事項據以執行,當年度的永續發展報告書於董事會報告後發行。與公司治理、環境及社會各層面的議題討論,將視議題之重大性,擇期向委員會或董事會進行報告,並將相關決議列入會議記錄,由委員會議事單位進行追蹤,並提報下次委員會並送董事會報告。

重大主題鑑別流程

華立透過重大主題鑑別流程分析對本公司營運活動、商業關係及永續脈絡有緊密影響及衝擊之議題,鑑別出 2023 年度之重大性議題,並於重大主題管理中,有效地回應各利害關係人關注的議題。

在 2022 年,「能源儲存」為本公司重大主題,隨著市場趨勢和我們的發展方向,為了能更貼近主題的闡述內容,在 2023 年將名稱調整為「再生能源發展」,以吻合公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近年來,全球對於排放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儘管公司產業關係,排放量較其他產業低,但我們仍意識到應提前做好布局,以因應未來可能的法規執行和市場變化。因此,將「排放」議題一併納入 2023 年的重大主題中。

STEP 1了解組織脈絡
華立相關永續主題參考包含 GRI 主題準則、SASB 準則與本公司上年度報告書之重大主題等,彙整出 36 個永續主題。
STEP 2鑑別永續主題之實際及
潛在衝擊
由外部專家依該永續主題對於公司在經濟、環境、社會 ( 人與人權 ) 之實際或潛在的負面衝擊與正面影響進行評分,並將前述各項得分相加後排序,總分大於 30 分者為本公司之重大主題;並有將 SASB 列為優先重大主題,但公司仍得依實際運營狀況斟酌、選擇。
STEP 3評估衝擊顯著性
評分結果,經外部專家與各部門依過去營運經驗開會討論,共同探討主題的影響顯著程度與可能性,經分析確定 10 項華立的重大性永續主題。
STEP 4永續主題揭露報導
重大性永續主題分析結果,外部專家依議題性質,並與公司各部門進行綜合性評估,最終把 10 項重大性永續議題歸納為 6 個重大主題管理內容,透過永續報告書向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跟回應。
重大主題
列表
對應GRI指標 對華立的重大原因 管理衝擊 實際/潛在
正面/負面
主要影響對象 對應章節
創新產品
與服務
自訂主題
  • 企業的永續經營建立在穩健的財務績效上,而要展現持續精進的財務績效,對於相關產業以及明星產業之動向與市場變化,需高度關注並擬定因應對策。
  • 尋求與供應商協同研發及引進最新產品與技術,確保源源不絕的成長動能,方能保障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權益。
  • 公司為全方位代理商需不斷尋找新的產品供銷售挹注營收、毛利,以維持公司的運營,售後提供感心專業的服務以利後續客戶的經營。
  •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和能源供應不穩,使得本公司更加重視綠色能源產業,並確保在追求營運及經營績效的同時,也嚴格遵守環境管理,以永續發展的精神,降低經營活動時對環境的衝擊,積極配合政府環境政策。
  • 經濟面:
  • 創新產品與服務是集團達到「持續高獲利營收成長」以及 2025 年營收、毛利、淨利目標的重要關鍵。亦是實現我們對客戶、員工及股東價值主張的主要因素。
  • 環境面:
  • 重視綠色產品的開發,全力推動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等功能的產品,為環境保護盡最大企業責任。
  • 人/人權面:
  • 對外招募具有開發創新產品與服務的人才,進而提升就業率,而企業獲利的成長也反映在員工的收入上。
  • 正面:
  • 不斷地開發創新產品才能維持銷售業績,進而確保公司營運的持續成長。
  • 負面:
  • 若未持續創新公司產品,難以有效因應市場趨勢與增加新客源。
  • 華立(造成)
  • 供應商(促成)
  • 股東與其他投資人(促成)
  • 客戶(直接影響)
  • 員工與其他工作者(直接影響)
二、公司治理
風險管理 自訂主題
  • 公司為降低營運可能面臨之風險,依照整體營運方針定義各類風險,並建立即時對應風險的措施與韌性,在可承受之風險範圍內,預防可能的損失,以保護員工、股東、供應商與客戶的利益,增加公司價值,同時確保業務和整體經營能持續穩定發展,達成公司永續經營目標。
  • 經濟面:
  • 從目前已知的各項風險進行改善,進而深入相關環節提早預防,有助於公司節流,降低損失。
  • 環境面:
  • 經由觀察各項數據的變化,協助我們維持在低風險環境的經營,有助於投資人對公司經營團隊的信心。
  • 人/人權面:
  • 合法合規的作業環境,有助於人才的穩定,提高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
  • 正面:
  • 降低公司可能面臨的營運風險,實現永續經營的目標。
  • 負面:
  • 若沒進行實際與潛在的風險辨識,易於產生營運危機造成損失。
  • 華立(造成)
  • 股東與其他投資人(促成)
  • 供應商(直接影響)
  • 客戶(直接影響)
  • 員工與其他工作者(直接影響)
三、風險管理
資訊安全
&
客戶隱私
GRI 418
客戶隱私
  • 本公司期待能為供應商及客戶創造價值極大化,同時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法規。
  • 資訊安全攸關公司所有營運、財務資訊,更涉及客戶與個人資料隱私,直接影響公司聲譽及客戶、合作夥伴間信任關係,故投入人力、物力資源並成立資安委員會以確保公司各項資訊的安全。
  • 經濟面:
  • 企業的資訊安全和客戶隱私受到完整保護,有助於提昇企業營運的穩定性。
  • 人/人權面:
  • 個人隱私受到嚴密保護,彰顯我們對人權的重視,也能防止個資被盜用,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
  • 正面:
  • 安全的資訊環境能提升客戶與合作夥伴的信任,讓企業營運更加穩固。
  • 負面:
  • 資安事件發生時,將造成企業商譽損失,並降低客戶對公司的信任,也會產生法律責任等。
  • 華立(造成)
  • 股東與其他投資人(促成)
  • 供應商(直接影響)
  • 客戶(直接影響)
  • 員工與其他工作者(直接影響)
三、風險管理
再生能源
發展
GRI 302
能源
  • 政府於 2016 年開始提倡能源轉型,並 於 2021 年 提 出 台 灣「2050 淨零碳排」目標,為配合永續趨勢,公司成立綠能相關部門及子公司,全心耕耘綠電領域,攜手客戶及供應商打造完整的太陽光電建置生態。
  • 與國際級大型基金及產壽險業者建立合作投資平台,為客戶提供綠電憑證、碳權交易等全方位解決方案。
  • 經濟面:
  • 台灣政府訂定 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 20% 政策目標,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需達 20 GW,零碳之路帶動新一波綠能商機。
  • 環境面:
  • 依據 2015 年的巴黎協議,各國承諾要將工業革命以來的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 2 度以內,以現階段每年的碳排計算,若不減碳則 20 年後即會超標。
  • 人/人權面:
  • 因氣候變遷造成人類生活棲地限縮,食物也因極端氣候造成產量不穩定,需從自身力行節能減碳,共同為永續環境付出心力。
  • 正面:
  • 公司可切入太陽光電建置領域,帶動營收成長,也為地球永續盡份心力。
  • 負面:
  • 各國力推的相關碳稅,及環保法規日趨嚴峻,都會增加營運本。
  • 華立(造成)
  • 股東與其他投資人(促成)
  • 金融機構(促成)
  • 客戶(直接影響)
  • 供應商(直接影響)
四、永續環境
勞雇關係
&
勞資關係
&
訓練與教育
&
職業安全
衛生
GRI 401
勞雇關係
GRI 402
勞資關係
GRI 403
職業安全與衛生
GRI 404
訓練與教育
  • 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為維持企業員工競爭力優勢,本公司提供完備的員工教育訓練資源及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積極留才並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工作團隊。
  • 為了留任優秀人才,提供優於法令的各項福利措施如:團險、健檢,及員工持股信託的退休保障,與彈性休假制度,增進工作動機與滿意度,持續確保公司競爭力與永續發展。
  • 為避免發生職災、職業疾病、火災、化學品危害和新興傳染病危害,提供員工辨別安全及危險之教育訓練。
  • 經濟面:
  • 營造友善職場、強化員工能力與競爭力,使企業能因應變動與激烈競爭環境,達成營運目標。
  • 環境面:
  • 本著危害預防、自我保護、持續改善精神,以營造零工安的工作環境及安全認知。
  • 人/人權面:
  • 倡導人權,維繫和睦勞資關係,有助於企業永續經營,成為影響社會環境的正向力量。
  • 正面:
  • 優秀的員工使企業更具競爭力,進而提升獲利,創造員工、客戶與股東三贏。
  • 良好勞資關係減少員工流動,使組織關鍵人員和知識得以傳承。
  • 營造友善職場、倡導人權、強化員工能力與競爭力,既吻合 ESG 的精神,對於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更具有因應能力。
  • 負面:
  • 不友善之職場環境對外將破壞雇主品牌,對內將大幅降低員工向心力。
  • 員工缺乏專業技能,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獲利,間接無法提供員工具競爭力的獎金與薪酬水準。
  • 華立(造成)
  • 政府(促成)
  • 員工與其他工作者(直接影響)
五、友善職場
排放 GRI 305
排放
  • 本公司依據上市上櫃永續路徑圖,需於 2026 年揭露 2025 年度母公司個體盤查資訊,以符合要求。為提前布局並因應 2026 年法規的執行,公司在 2023 年已經導入溫室氣體盤查機制。
  • 經濟面:
  • 提前進行排放管理,以符合法規要求,避免未來遭到裁罰。
  • 環境面:
  • 落實循環經濟與減碳,降低塑膠製品、冷媒對環境與生態的負面衝擊。
  • 人/人權面:
  • 企業營運影響周邊鄰里,有效管控碳的排放,減少衝擊鄰里。
  • 正面:
  • 良好的溫室氣體管控,除了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也因應客戶與供應商對目前碳管理的需求,以增加客戶對公司的信任與支持度。
  • 負面:
  • 雖本公司不是排碳大戶,但仍需因應政策法規,若未持續跟進,將有可能遭受裁罰,客戶與供應商也會逐年減少與公司的合作。
  • 華立(造成)
  • 股東與其他投資人(促成)
  • 金融機構(促成)
  • 政府(促成)
  • 客戶(促成)
  • 供應商(直接影響)
四、永續環境
主要影響對象說明:
1.造成:公司的行動及不行動,皆可能造成負面衝擊產生。
2.促成:組織的活動致使、促進或誘使,造成重大主題的產生與被重視。
3.直接影響:直接造成相關利害關係人直接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