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共榮

本公司主要營運活動位於台北市松山區、高雄市前金區、新竹縣竹北市、台中市西屯區、台南市永康區,無對當地社區造成負面衝擊,並積極回饋社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參與之公益活動如下:

公益活動名稱 金額 ( 元 ) 說明
多年捐助大學院校獎助學金,資助清寒優秀學生安心求學 2,370,000 2021 年度捐助 237 萬予成大化工文教基金會、中山大學、台中二中校友文教基會,關懷教育弱勢。
持續贊助外部的文教、慈善基金會,攜手為地區的文化教育及社會公益盡心盡力 290,000 2021 年度捐助 29 萬予基督教福澤慈善事業、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永安兒童之家、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協助辦理文化慈善活動,帶動社會善良風氣。
不間斷贊助音樂性樂團,支持音樂家的演出,全面提昇當地的藝文水平 100,000 2021 年度贊助 10 萬予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力挺藝術工作者,形塑真善美的生活場域。
積極加入各協會、公會及聯盟,為產業的技術提升及市場開拓投入心力,共同打造具競爭力的國家隊 300,000 2021 年度贊助 30 萬予複合材料工業同業公會、台灣電路板協會、台灣化學工程學會及大氣層保護協會,促進產業升級。
華立創辦人入選成大 90 周年新書

華立集團總裁張瑞欽作為推動台灣科技發展重要推手,入選成大 90 週年《成為世界相信的力量》新書,透過專書的發行,讓人們看見成大一代代畢業生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承擔重任,與夥伴一同前進的精神。在創辦人身上看出成大人90 年來堅守的核心價價「藏行顯光 ‧ 成就共好」,始終專注本分、不露鋒芒,更有著成人之美、提攜後進的優良美德。並訂購新書紛送各教育團體,與青年學子分享創業歷程及人生經驗。

成功大學與遠見天下文化共同出版製作《成為世界相信的力量》新書
成功大學與遠見天下文化共同出版製作《成為世界相信的力量》新書
(成大新聞中心提供)
董事長與成功大學校長合影
董事長與成功大學校長合影
新書發表會董事長位於左二
新書發表會董事長位於左二
華立與校友共同捐贈中山大學醫學大樓 嘉惠高屏東澎民眾的醫療福祉

南台灣已近 40 年未申設公立醫學院系,2021 年度華立集團投入 340 萬,協助中山大學建置「醫學教學大樓」,以培養偏鄉、離島及原住民地區所需的公費醫師科學家,拉近南北醫療資源的差距;未來將朝 AI 的遠距醫療、經濟醫療、生態圈醫療、精準及預防醫療等方向發展,帶動高屏澎東地方發展的競爭力,打造「智慧醫療」人才。

醫學教學大樓

國立中山大學積極申設公費學士後醫學系,於 2022 年 2 月已獲准設立,最快今年可招生供大學畢業生報考。醫學教學大樓是高屏澎東區國立大專校院首棟醫學教學大樓,總樓地板面積 3160 坪,為地下 1 樓地上 6 層樓的建築,預計 2023 年完工啟用。未來期能整合中山大學研究能量與高雄榮總臨床師資,發展不同於傳統醫學院的跨域智慧醫學,培育常駐偏鄉公費醫師科學家。

打造智慧醫療人才

中山大學「醫學教學大樓」的地理位置正好與鄰近的高榮等區域醫療中心結合,雙方相互挹注科研能量與臨床師資,未來朝 AI 人工智慧的遠距醫療、經濟醫療、生態圈醫療、精準及預防醫療等方向發展。除希望培育公費醫師,也將帶動高屏澎東地方發展的競爭力,打造「智慧醫療」人才。

為高屏澎東地區民眾的醫療福祉打拚

南台灣已近 40 年未設公立醫學院系,南北醫療資源嚴重不均。期能培養偏鄉、離島及原住民地區所需的公費醫師科學家,彌補南北醫療資源落差。

中山大學醫學大樓動土典禮 董事長前排左四
中山大學醫學大樓動土典禮 董事長前排左四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2021 年度華立贊助 188 萬舉辦經費,產學研聯手推動「華立創新材料大賽」,鼓勵學子投入材料創新領域,與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及工研院材化所合力舉辦全國大專院校 ( 含碩 / 博士生 ) 材料大賽,邀請各頂尖大學及科技大學由教授領軍組隊參加,帶動高等教育前瞻材料創新應用之風氣;本屆參賽作品創歷年之冠,得獎作品創意十足,並呼應最新科技發展趨勢,期盼學界的研究能量聚沙成塔,挹注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呼應最新科技發展趨勢

在高科技材料設備業界享有盛譽的華立企業,首次贊助舉辦「華立創新材料大賽」,今年共有來自全國 20 所大專院校、54 件由指導教授及學生共同參與製作的創新作品,經過書面嚴謹審查,有 12 件作品入圍決賽,再經師生口頭報告,角逐金質獎、銀質獎、銅質獎各一名及特選獎三名。

在主辦單位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執行單位學會產學研合作委員會、工研院材化所共襄盛舉下,今年台灣雖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收件數仍較上一屆呈現倍數成長,作品品質也同步提升。

此次參賽作品横跨有機與高分子應用、感測技術應用、醫材與檢測、金屬與陶瓷應用、能源材料與元件五大領域。

華立以前瞻材料、科技領航為經營理念,逾半世紀以來持續扮演台灣工業及科技發展的重要推手,今年開始大力贊助材料創新大賽,旨在帶動高等教育前瞻材料創新應用風氣。

競賽範疇以緊扣科技脈動、環境永續、創新設計為主軸,期盼學界的研究能量挹注在最新科技發展與社會需求,聚焦在未來性的終端應用,如:5G、物聯網、電動車、綠電、生醫等;對於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與困境,透過運用材料的諸多特性,追求與環境永續之間的均衡發展。

執行長致詞照-經濟日報
華立集團執行長張尊賢表示,期望帶動高等教育材料創新應用風氣
評審團層層把關公平嚴謹 備受產學研各界肯定

本屆的評審團團長由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擔任,在初選階段即動用近 20 位工研院材化所與生醫所的領域專家,以彌封模式進行書面審閱,接著舉辦各領域專家意見交流會,精選出 12 件作品參加決選,入圍作品在完整度、創意與進步性、商品化都具有相當出色的表現。

決賽評審委員由工研院彭副院長領軍,工研院材化所所長李宗銘、材化所五大領域專家參與審查,產業界多位技術研發高階主管連袂出席,強大的評審陣容全程用心聆聽師生精彩的口頭簡報,最終才決定出得獎名單,每組得獎團隊可謂實至名歸。

執行長與金質獎合影
執行長與金質獎合影
作品素質歷年之冠 與產業界無縫接軌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獎項有金質獎、銀質獎、銅質獎分別可獲 30 萬、20 萬、10 萬獎金,特選獎可獲 5 萬獎金,入圍決賽隊伍都可獲得 3 萬的創新研究贊助金,總獎金高達 120 萬,吸引各路英雄好漢前來參賽。

2021 年華立創新材料大賽得獎名單
獎項 學校 / 科系 指導教授 作品名稱
金質獎 台灣大學 / 化工系 陳賢燁 氣相結構操控製程技術創建多功能骨組織修復裝置
銀質獎 逢甲大學 / 光電系 賴俊峰 可吸附「維他命與藥物」並兼具釋放的奈米結構隱形眼鏡
銅質獎 成功大學 / 材料系 丁志明 亂中無序好熵機
特選獎 中興大學 / 材料系
清華大學 / 化工系
賴盈至
周鶴修
室溫可自修復、不需電池、可伸縮、全透明、可發電的電子皮膚 ( 人機介面 ) 與奈米薄膜發電機
特選獎 中興大學 / 材料系
聯合大學 / 材料系
賴盈至 可收集「環境電磁輻射」與「身體動能」的發電與自驅動感測纖維
特選獎 台灣大學 / 化工系 陳賢燁 新型可調控光學特性及生物功能之人工水晶體
執行長與所有獲獎者合影
執行長與所有獲獎者合影
執行長與金銀銅質獎團隊合影
執行長與金銀銅質獎團隊合影
工商時報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20211115 A13 版
工商時報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20211115 A13 版
經濟日報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20211115 A12 版
經濟日報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20211115 A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