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共榮

本公司主要營運活動位於台北市松山區、高雄市前金區、新竹縣竹北市、台中市西屯區、台南市永康區,未對當地社區造成負面衝擊,並積極回饋社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公益活動名稱 說明 金額(新台幣元)
多年捐助大學院校獎助學金,資助清寒優秀學生安心求學 2022 年度捐助 245 萬予成大化工文教基金會及校友會、中山大學工學院及材光所、台中二中家長會及校友會,關懷教育弱勢助其完成學業,並協助推動校務發展,為師生形塑更優質的學習及教學環境。 2,450,000
持續贊助慈善基金會及社會團體,攜手為地區的社會公益盡心盡力 2022 年度捐助予基督教福澤慈善事業、慈愛社福基金會,協助辦理文化慈善活動,帶動社會善良風氣。並捐款海巡之友總會,以促進政府與民眾強化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165,000
不間斷贊助音樂性樂團,支持音樂家的演出,全面提昇當地的藝文水平 2022 年度贊助 10 萬予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力挺藝術工作者,形塑真善美的生活場域。 100,000
積極加入各協會、公會及聯盟,為產業的技術提升及市場開拓投入心力,共同打造具競爭力的國家隊 2022 年度參與國際半導體協會、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先進電池材料產業聯盟、電路板協會、顯示器暨應用產業協會、電子連接產業協會等公協會運作,集結產學研力量,促進產業升級,打造國家聯盟,進軍國際市場。 900,000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緊扣科技發展脈動

高科技材料設備供應商華立企業,於 11 月舉辦「華立創新材料大賽」頒獎典禮,共有來自全國 21 所大學院校、67 件由指導教授及學生共同參與研究的創新作品,透過書面嚴謹審查,遴選出 10 件入選作品及 12 組團隊入圍決賽,再經師生口頭報告,競逐金質獎、銀質獎、銅質獎各一名及特選獎三名。

在主辦單位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全力衝刺下,參賽團隊仍較上一屆大幅成長,作品品質也更上一層樓。此次作品横跨永續環境、感測元件、能源應用、金屬與陶瓷、醫材與檢測、半導體元件六大領域。

今年首獎由半導體製程相關的材料及技術研究奪得,與業界攜手厚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領先技術;此次銀質及銅質獎的作品,呼應政府訂下 2050 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以全球有限的礦產資源及台灣珍貴的水資源為出發點,朝循環經濟而努力;台灣腎臟病的發生率與盛行率排名均為世界第一,獲獎團隊也提出新技術,期望提昇病患存活率。學界的研究與科技潮流、環境永續及社會需求高度連結,也聚焦在未來性的終端應用,如:電動車、5G 通訊及能源產業,盼產學研可無縫跨界合作發揮綜效。

強大專業評審陣容 層層把關公平嚴謹

由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擔當評審團團長之重任,在初選階段即動用近 20 位工研院材化所、電光所、資通所及生醫所的各領域專家,以彌封模式進行書審,再輔以跨領域專家意見交流會,精選 12 組入圍決賽的團隊。

決選評審委員由工研院彭副院長領軍,工研院材化所所長李宗銘、六大領域專家,及產業界多位技術研發高階主管參與審查,堅強專業的評審陣容全神貫注聆聽師生精彩的簡報,經激烈選拔獲獎名單終於出爐,得獎團隊可謂眾望所歸。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獎項有金質獎、銀質獎、銅質獎各一名,分別獲 30 萬、20 萬、10 萬獎金,特選獎三名、優選獎六名每組得獎團隊獲 6 萬與 3 萬獎金,為吸引更多優秀學子前來參賽,今年增設入選獎 10 名,總獎金高達 120 萬。

2022 年華立創新材料大賽得獎名單
獎項 學校 / 科系 指導教授 作品名稱
金質獎 台灣大學 / 電子工程研究所 劉致為 八層垂直堆疊鍺錫極薄通道 P 型電晶體
銀質獎 清華大學 / 材料系 賴志煌 殊途銅歸—創新低碳回收純化技術
銅質獎 清華大學 / 化工系 胡啟章、黃振煌 高效率離子去除與濃縮裝置:電化學微流道去離子設備
特選獎 台灣科技大學 / 材料系 蕭育生 出奇治腎—電紡導電高分子奈米複合纖維之生物電子洗腎裝置
特選獎 中興大學 / 材料系、聯合大學 / 材料系 賴盈至、許芳琪 回收咖啡渣再製發電地板與軟性自發電感測皮膚
特選獎 雲技大 / 機械系、屏科大 / 材料系 張世穎、曹龍泉 彈性混成直接覆銅鋁氮化鋁基板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經濟日報報導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經濟日報報導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工商時報報導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工商時報報導  
董事長致詞
華立集團創辧人張瑞欽表示,第三類半導體、電動車等產業新材料需求層出不窮,研發極需學界與企業共同努力。
董事長與所有獲獎獎團隊合影
董事長與所有獲獎獎團隊合影
董事長與金銀銅質獎團隊合影
董事長與金銀銅質獎團隊合影
捐助中山大學醫學大樓興建

中山大學繼申設學士後醫學系成功,於 2022 年 7 月獲教育部同意新設醫學院,同步於醫學教育基地占地約 24 公頃的仁武校區舉行醫學教學大樓新建工程開工儀式,該棟建築預計 2023 年 12 月底完工啟用。仁武校區預計朝 4 年內先完成醫學教學大樓、醫學研究大樓、大愛樓(解剖實驗大樓)及教職員生宿舍與餐廳等 4 棟校舍建置為目標,主要提供 1 系 5 所學習研究空間。

為解決長期南北醫療資源失衡,高屏澎醫療人力不足問題,中山大學以「改善與縮短南北區域醫療資源差異」為願景新設醫學院,除成為大高雄地區第一所國立醫學院,更結合校內既有科系的研究能量,培養「醫學科學家」,發展不同於傳統醫學院的跨域醫學人才,奠立拓展醫學領域的基石。

中山多元領域的優勢將擴展至醫學領域,朝 AI 人工智慧的遠距醫療、精準及預防醫療等方向發展,培育智慧醫療人才,帶動大高雄區域及南臺灣醫療產業鏈發展。尤其在公共衞生方面,包含偏鄉、山地、海邊的醫療資源及教學質量的增程,透過中山大學培育跨域良醫,確保基層人民健康保障與弱勢族群健康服務的權益。

中山大學醫學仁武校區平面圖
中山大學醫學仁武校區平面圖
中山大學醫學教學大樓
中山大學醫學教學大樓
捐助希恩之家 - 搶救生命為愛築家

希恩主要安置 0~2 歲嬰幼兒的照顧服務,提供「家庭式」的照顧環境,幫助院童重建安全感與健康的依附關係。而全國安置機構多以照顧 6 歲孩童以上居多,2 歲以下的機構,只有希恩在內的 3 家。

機構原於高雄大社區觀音山上,屬於租賃房舎,因為老舊、屋況不佳、山上潮溼,且為了接回在養護中心的幼兒,並擴大照顧 0-6 歳身心障礙暨發展遲緩的幼童及家庭,開始有築家夢想。

華立認養希恩之家新建案一樓空間,命名「華立快樂康復成長中心」,提供院童進行日常復健,及弱勢家庭親職活動使用,估計每年可以提供 1,000 人次服務。預計於 2023 年 9 月失依寶寶喬遷至新建房舍,讓院童擁有家庭式的照顧環境陪伴他們成長,目前已在衝刺築家最後一哩路。

希恩之家募款餐會
希恩之家募款餐會
希恩之家募款餐會
希恩之家募款餐會
華立快樂康復成長中心
華立快樂康復成長中心
希恩之家新房舍
希恩之家新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