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立集團在台灣的主要營運活動位於台北市松山區、高雄市前金區、新竹縣竹北市、台中市西屯區、台南市永康區,因公司非製造業,除設立太陽能電站及成立物流中心需進行嚴謹的衝擊評估及與周遭居民溝通外,並未對當地社區造成負面衝擊,本公司亦積極回饋社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國軒科技的太陽能電站遍佈全台,電站設置地區截至報導期間並未對當地社區造成負面衝擊,每個案場我方皆會提供施工計畫書予業主進行確認,待核備後再行進場施工。建置太陽能電站過程,除了支付租金回饋予業主,也不忘積極回饋社區,近三年分別捐款及捐贈社區達 16 萬、44 萬、19 萬;舉凡為教育單位導入冷氣控制節能系統及添購教學設備優化教學品質,也為公園停車場加裝指示牌劃設標線,提高人員進出的安全性;另為案場設置雨水回收設施,促進水資源循環,打造永續利用;同時設立太陽能監控看板,呈現發電與減碳之連動性,提昇民眾對再生能源的認同度;並購置視聽設備,播映設立電站之緣由,強化當地居民對潔淨能源之認識;且投入資源綠美化環境,為社區營造更適人居之環境。
全順物流全台倉儲站區位於南崁、觀音、湖口、竹南、橋頭,共 5 個據點,目前正在興建南部物流中心。運輸停車場設置於湖口、大發兩地,尚在規劃佳里、頭份停車場,為了減少對當地鄰里造成生活上的影響,以上所選的地點儘量避免鄰近學校、商業區、住宅區,並事先規畫與申請出入口所需的交通號誌,並有管制人員協助車輛進出,確保站所與周遭社區人員通行安全,且在設置前會主動與周遭的鄰里長溝通,建立隔音設施,以降低車輛警示器帶來的噪音污染,並定期贊助里民舉辦活動與其保持良好互動。
華立集團在營運過程中盡力減少對原有社區、環境造成的衝擊,並挹注資源支持材料學會舉辦創新材料大賽,同時捐助成大化工文教基金會推動教學活動,對於教育文化、社會公益團體更適時伸出援手,促進整體社會共榮。下表為 2024 年華立企業公益活動參與一覽表:
公益活動一覽表 | ||
---|---|---|
公益活動名稱 | 說明 | 金額(元) |
贊助中國材料科學學會舉辦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 從 2021 年起每年贊助材料學會舉辦「華立創新材料大賽」,邀請全國大專院校學生組隊參加,運用材料特性及導入創新概念,提出具體的創意作品,帶動高等教育前瞻材料創新應用風氣,進而縮短產學距離,讓台灣在新興科技的發展上搶得先機。 | 2,180,000 |
捐助成大化工文教基金會推動教學活動 | 多年來捐助成大化工文教基金會用予獎助清寒學生專心向學及獎勵成績優秀學生,並舉辦華立系列講座及贊助師生參與跨國研討會促進國際交流,提昇師生的專業能量及國際視野,並可強化國際外交關係。 | 1,200,000 |
贊助慈善基金會,攜手為地區的社會公益盡心盡力 | 捐助基督教福澤慈善事業基金會,辦理身心障礙者本人或其子女困學獎學金,助其完成學業;並協同高雄市政府舉辦模範父親選拔,藉以帶動社會善良風氣。 | 150,000 |
不間斷贊助音樂性樂團,支持音樂家的演出,全面提昇當地的藝文水平 | 贊助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推廣巴洛克與古典早期音樂、保存台灣歌謠及培育青年樂團,在社會責任上與小兒神經科醫師合作用音樂代替樂物治療過動症病童,以及透過音樂為長者帶來更多心理支持,增強認知功能。 | 100,000 |
合計 | 3,630,000 |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2021 年至今獨家贊助中國材料科學學會舉辦此大賽,2024 年贊助金額一舉上調 218 萬,盼吸引更多優秀師生前來參賽。
華立企業於 11 月在中興大學舉行「華立創新材料大賽」頒獎典禮,共有來自全國 19 所大學院校、74 件指導教授及學生共同參與研究的創新作品,透過書面嚴謹審查,遴選出 10 件入選作品及 12 組團隊入圍決賽,再經師生口頭報告,競逐金質獎、銀質獎、銅質獎各一名及特選獎三名。
為強化我國半導體競爭優勢及南部區域經濟韌性,中央與地方政府積極建構南台灣的高科技 S 廊道,而今年來自南部各大學的收件作品顯著增加,較去年大幅成長 15 組,在參賽組數中展現三分天下的氣勢。南部的收件量不僅踴躍,作品的「質」也深受評審青睞,有多組團隊入圍決賽及獲得入選獎,更一舉拿下金質獎的殊榮。
今年獲獎作品横跨永續環境、感測元件、能源應用、金屬與陶瓷、醫材與檢測、半導體元件六大領域。參賽團隊的組成更為多元,除材料系、化工系外,電機、光電、生醫、航太系及半導體學程學生也都共同參與研究,提昇作品的創新性、完整性及可行性,進而加速切入目標市場的時程。
生成式 AI 的崛起引領資料運算的新世代,然而現有的運算架構使用的技術,耗時且耗能,若能開發出整合式元件,以模仿人腦神經網絡的運算學習和決策行為,將具有劃時代的貢獻。今年成大材料系團隊在陳貞夙教授帶領下,以「單一元件實現人腦神經元及突觸功能」,提供高效且節能的AI運算架構,獲得所有評審一致的肯定,得到金質首獎的最高榮譽。
未來此技術也將運用在智能傳感器、醫療診斷設備、自駕系統等需要高密度、高效能仿神經型態運算的領域。今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即利用物理學工具訓練人工神經網路,為機器學習提供基礎性的發現與發明,「人工神經網路」與 AI 人工智慧息息相關,而此次獲得金質獎作品的設計構想,即與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的研究方向相呼應。
由工研院前副院長彭裕民擔當評審團團長,在初選階段即啟用近 20 位工研院材化所、電光所及生醫所的各領域專家,以彌封模式進行書審,再輔以跨領域專家意見交流會,精選 12 組入圍決賽及 10 組入選獎的團隊。
決賽評審委員由彭前副院長及李宗銘協理領軍,與材化所、電光所六大領域專家,及產業界多位技術研發高階主管參與審查,評選過程與入圍團隊師生精彩交流,不吝提供專業意見,祈盼研究方向更吻合產業界之所需。
獎項 | 學校 / 科系 | 指導教授 | 作品名稱 |
---|---|---|---|
金質獎 | 成功大學材料系 | 陳貞夙 | 以單一電晶體實現仿神經形態運算之人工神經元與突觸 |
銀質獎 | 台灣大學電子所 | 劉致為 | 邁向鐵電氧化鉿鋯磊晶與環繞式鐵電電晶體的應用 |
銅質獎 | 陽明交通大學材料所 | 陳智 | 使用旋轉電鍍快速、低成本製造高強度、高導電性奈米雙晶銅鎳箔 |
特選獎 |
雲林科大機械系 屏東科大材料系 |
張世穎 曹龍泉 |
極小化界面熱阻之可耐高溫 AlSiC / 石墨烯 - 銅複材散熱基板 |
特選獎 | 成功大學化工系 | 詹正雄 | 提升鋰離子電池安全性與電性表現之磷腈類衍生物添加劑 |
特選獎 | 中興大學材料系 | 賴盈至 | 大面積、可自由形變、不需電池可自發電感測、完美柔性的 AI 機器人皮膚 |
華立集團的子公司東莞華港大力支持材料科學領域的人才培養,自 2023 年起,每年挹注 30 萬人民幣,獨家贊助「廣東大學生材料創新大賽」,在華港的相挺下,擴大競賽的規格,提高獎金,帶動參賽隊伍增加,獲獎的榮譽感更顯著提升。
大賽吸引了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暨南大學等來自省內外 30 所知名高校及研究院所前來參賽,共有 335 支隊伍、1296 名參賽者,其中本科生作品 188 件、研究生作品 147 件,本屆參賽作品水準高、學科領域廣,主題涵蓋人工智慧、生物醫療、新能源等前沿熱點。
經過決賽兩天的激烈角逐,共產出特等獎 2 名、一等獎 6 名、二等獎 22 名,三等獎 80 名,其中華南師範大學的“應力之光隊”和中山大學的“鋅動力先鋒隊”分別榮獲研究生組和本科生組的特等獎,各獲獎金 10,000 元。
期盼透過賽事的舉辦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激發創新精神的平臺,為行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華港也將關注具創新且有應用價值潛力的作品,期待開展產學研跨界合作,共同推動材料科學的進步與發展,持續為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華立多年來持續捐助成大化工文教基金會,用於獎助清寒學生專心向學及獎勵成績優秀學生,並舉辦華立系列講座及贊助國際研討會與邀請海外學者訪台,提昇師生的專業能量及國際視野。
本公司捐助 120 萬予「成大化工文教基金會」推動教學活動,2024 年共有六位家境清寒學生獲得「育才獎助學金」,獎助學金的成立宗旨在支持有心向學的清寒子弟,即使家境貧困,仍不折不撓追求理想實踐自我。同時,另有十二位學業成績優良學生獲得「優秀學生獎學金」,除獎勵優秀學生就讀成大化工外,也盼獲獎同學飲水思源,將來事業有成之日不忘回饋母校。
提供獎助學金不僅降低清寒家庭的負擔,讓家境貧寒的孩子也能擁有好的學習條件,他們能更專注於學業上的精進。而且這份善意,除了在經濟上提供寶貴的幫助,在精神上更鼓舞學生努力向學,轉化成前進的動力。相信在求學階段即感受到來自各界的溫暖,必能懷著今日別人為我撐傘、他日換我為別人撐傘的感恩回饋之心。
在 2024 年,成大化工文教基金會舉辦了四場華立系列講座,將焦點投放在化工與醫藥、鋰離子電池產業經驗、可堆肥材料與循環經濟等主題。首場講座由松瑞製藥陳志芳總經理針對化工與醫藥產業經驗進行分享,共吸引 271 位師生參與。第二場由清大化工系陳信龍教授談 Macromolecular Metallurgy of Block Copolymer,聚集了 283 位師生。第三場由銘安科技黃建銘董事長分享可堆肥材料與循環經濟,與會人數近 300 位。最後一場,台灣適多博公司鄭宗田總經理分享鋰離子電池產業經驗,參與人數達 287 位。透過四場講座不僅深入剖析相應領域的重要性,也為參與者提供了寶貴的知識與啟發。
成功大學、大阪大學與鹿兒島大學的學術合作始於 2006 年,接著分別締結姊妹校,並自 2010 年起每年更由各校輪流主辦國際學術研討會。這些交流活動對兩國技術和學術交流至關重要,並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國際經驗和學術能力。2024 年台日三校雙邊學術研討會由鹿兒島大學主辦,成大化工系與材料系共派出 19 位師生參與,在大會的學生論文發表中,有 3 位成大學生獲得優秀海報獎,會後主辦方更特別安排與會人員參訪大學教授研究室,盼經由此研討會,可提升成大之能見度與國際外交關係。
此外,亦參訪泰國之孔敬大學與瑪希敦大學,以及與瑪希敦大學簽署雙聯學位之協議。成大化工系派出 3 位教授前往孔敬大學 (KKU) 進行訪問,孔敬大學是泰國東北區域最主要的綜合性大學,在泰國大學的各項評比中常名列前茅。此次透過與其工學院院長、副院長及化工系與環工系等多位教職員的交流,感受孔敬大學豐沛之學術資源及對研究的嚴謹態度,使該校成為一個有潛力的合作夥伴。
至於瑪希敦大學 (MU) 化工系的參訪系上則派出 9 位教授前往,此次行程主要是舉辦兩系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簽署雙聯學位的協議 (MOU)。在研究主題的交流上,MU 化工系專注於能源與環境工程、生醫工程及材料科學,在落實永續的研究議題上相當紮實。未來若結合 MU 化工系在環境與生醫工程方面的實驗研究成果,將使雙方能夠攜手推動創新性的科研成果,並對於達到淨零碳排的研發目標有所幫助。雙方在簽署 MOU 後,將在學術研究、跨國合作、雙聯學位計劃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期待雙邊的合作能夠在未來為學術界帶來更多突破,並為學生提供更多國際化的學習與研究機會。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自 2004 年創團至今 20 年,華立支持樂團推廣巴洛克與古典早期、保存臺灣歌謠,及培育青年樂團。在 ESG 社會責任方面樂團同樣不落人後,與醫院小兒神經醫師合作,以樂團的童謠專輯,配合律動、說故事和表演,針對過動症病童以音樂代替藥物治療;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長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透過音樂的療癒與互動功能,提升長者認知功能,減緩失智的症狀。
樂團 2024 年在全台舉辦多場的巡演,音樂家們精湛的琴藝,獲得各地樂迷的熱烈迴響,音樂會後的安可聲及掌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為提攜後進,為青年音樂家舉辦暑期音樂營,力邀世界知名的音樂大師列席指導,給予青年團成員更寬廣的音樂之路。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歷年來獲獎無數,曾獲文化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單位的肯定,並多次入圍並榮獲傳藝金曲獎,2024 年更一舉摘下「高雄文藝獎」的殊榮,此代表高雄文化界最高獎項,豐富在地的文化領域,是高雄文化的標竿,身為贊助者同感榮耀,盼樂團持續透過優美的音樂曲風,讓更多人感受到古典音樂及台灣歌謠之美,並為高齡者心智或注意力不足的孩童注入更多正面的助力。